“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”是獨樂者的月;“明月出天山,蒼茫云海間”是戍邊者的月;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”是旅泊者的月;“嵩山表里千重雪,洛水高低兩顆珠”是玩賞者的月;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”是懷遠者的月;“晚晴初,淡煙籠月,風透蟾光如洗”是惆悵者的月……
一輪圓月掛長空,千百年來,寓于目、投于心,在眾生心境的差別中,居然有如此眾多的意象。那么,在佛弟子心中,她又是怎樣的存在?
2022年9月10日(農歷八月十五)既是教師節,又為我國“四大傳統節日”之一的中秋佳節,在舉國歡慶、闔家團圓之際,廬山東林寺兩序大眾于大雄寶殿前虔設供位,禮拜月宮太陰尊天菩薩。
法會由首座本通法師主法。
大眾分東西單望月而拜,各頂禮菩薩二十一拜。
隨后舉贊曰:“云開空凈,獨露嬋娟。皎潔無瑕體自圓,一月一周天,普照無邊,恩光被大千?!?/span>
《百丈清規證義記》(卷二)中云:
月者,缺也。有盈缺故,以權智照世俗事。遍除眾生一切煩惱,令游清涼海。一念執滯,墮坑落塹。故須護也。
月耀陰精而主夜,所賴照臨。以禱以禳,所冀月華,速賜清光。
伏愿:云開空凈,一輪現大地山河;玉兔長生,萬象納廣寒宮殿;香飄桂粟寶鏡團圓,銀河清冷眾星環,光明照耀寬。
藉此“雙節”來臨之時,祝愿天下有情闔家團圓、吉祥安康,于此殊勝之日,能夠廣修功德,?;墼鲩L,早日證得皎潔無暇、究竟圓滿的佛果。